Search


※ 2014.06.30 英國 ※
卡梅隆:英國朝著離開歐盟再近一步
  • Share this:


※ 2014.06.30 英國 ※
卡梅隆:英國朝著離開歐盟再近一步
─《泰晤士報》Sam Coates, Charles Bremner 布魯塞爾報導

英國首相大衛‧卡梅隆上星期在布魯塞爾承認他阻止尚‧克洛德‧容克(Jean-Claude Juncker)當選歐盟理事會主席失敗,他表示英國朝著離開歐盟之路又近了一步。

尚‧克洛德‧容克是盧森堡的前總理,過去大力主導歐盟更緊密地融合,希望見到歐盟成為「歐洲合眾國」(United States of Europe)。由於英國首相主張歐盟應將一些權力遣返給各國國會,因此竭力阻止他當選。

投票結果,以26票贊成,2票反對,容克成為歐盟理事會主席。英國是唯二投下反對票的國家之一,唯一的盟友只有匈牙利總理維克多‧奧班(Victor Orban)。原先承諾要支持英國立場的國家,包括瑞典、丹麥、德國,都陣前倒戈,造成英國孤掌難鳴。卡梅隆在投票後的記者會上表示,歐盟各國決定駁回英國對容克的反對,代表英國在2017年的公投之中,很可能決定脫離歐盟。

他說:「我相信英國的國家利益在於改革歐盟,舉行公投,並且留在一個改革後的歐盟。那個目標是否變得更難以達成?是的。它還是有可能達成,只是更加困難了。」

卡梅隆明顯地相當生氣。他表示,他想阻止容克成為歐盟理事會主席,是基於一個原則問題,亦即有民意支持的國家領袖才有權力決定誰來擔任布魯塞爾的最高職位。他又說,其他國家的首長放棄了他們原先的立場而倒戈,乃是「犯了一個嚴重的錯誤」。

他表示:「這個地方的氛圍是,大家在表面上說一套,但一到舒服、擁擠的會議廳裏,他們都放棄了自己的立場,跟著潮流走,因此決定這個職務應該由一個布魯賽爾的圈內人來擔任。當歐洲人民渴望改革的時候,我們卻把最重要的職務交給一個一輩子都在布魯賽爾政治圈裏打滾的職業政客,他大概熟知這棟大樓每一個死角。」

記者詢問他是否覺得被歐洲的其他國家所背棄──他們原本都說會阻止容克當選,卻在後來屈服於德國總理梅克爾的壓力──卡梅隆表示:「我想這些人未來要面對別人的質疑。」

英國工黨則譴責卡梅隆先生,說他未能捍衛英國的利益。黨魁艾德‧米利班說他是「有毒的首相」。

商業領袖則顯示出比較支持的態度,英國企業董事俱樂部(Institute of Directors)的負責人華克(Simon Walker)表示首相的立場是很清晰而且值得欣賞的,又說:「許多評論家都說英國在歐盟中很孤立,但事實並不是如此。」英國商會(British Chambers of Commerce)的負責人隆沃思(John Longworth)表示,卡梅隆阻止容克當選是對的,但是正確的事不一定總是會贏得勝利。

在投票之後,歐洲各國的領袖都爭相提供一連串讓步措施給英國,以舒緩此次投票的打擊。他們表示他們一定會「處理英國的憂慮」,英國的外交官員表示,此語等於他們正式承認英國想要重新協商與歐盟的條約,歐盟領袖甚至提出願意廢除條約中「各國必須不斷地更緊密融合」的條文。

歐盟的領袖們還同意重新檢視容克先生出線的過程,以及五年後是否再度重覆這個過程。然而,梅克爾女士卻大潑冷水,她表示上述的改變並不具備太大的重要性,因為歐盟本來就打算這麼做,顯示德國與英國的關係趨冷。

雖然容克先生嗜杯中物的癖好引起許多流言蜚語,他昨天卻不改本色,待在布魯塞爾的一家酒吧裏等待投票的結果。在他當選後,他表示:「今日獲得歐洲理事會的支持,讓我很感驕傲與榮耀,我希望未來跟歐盟議員一起合作,在7月16日的投票裏取得多數的支持。」

容克先生的必須再於7月16日取得歐盟議會的多數支持,才算正式當選歐盟理事會主席。

多位希望英國脫離歐盟的英國國會議員舉行慶祝,但其他人則表示此結果並不媒體所說的那麼重要。瑞德屋(John Redwood)議員說,此次投票中,英國在布魯塞爾的孤立情況,並不值得憂心。「容克之役,不過是英國與歐盟其他國家漫長協商的的第一個小擦撞而已。如果歐盟繼續對於英國的要求漠視下去,更多英國的選民對於我們是否還留在歐盟,將會作出自己的結論。」

http://www.thetimes.co.uk/…/news/…/europe/article4132106.ece


Tags:

About author
not provided
觀念不只是認同表態,也是價值的確立,理性分析的抉擇:透過資訊瞭解世界,我們追尋觀念的理路,試圖描繪知性的座標。
View all posts